西宁市建成全省首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主城区生活垃圾“零填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积极布局废旧光伏板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建设;玉树藏族自治州积极探索高寒高海拔生态脆弱区“无废城市”建设新模式……3月28日,记者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青海聚焦工业、农业、生活、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重点领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打造高原“无废细胞”“无废园区”等特色模式,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共建格局。
“无废城市”是加快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青海坚持高位统筹谋划,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18个部门协同推进,组建33人的国家级和省级专家团队,有针对性开展技术帮扶,形成“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专家支撑”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破解高原地区固体废物治理难题。发布全国首个《废光伏组件和废风电机组叶片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导则》,填补了国内废光伏组件和废风电机组叶片利用处置污染控制的技术标准空白。西宁市分类制定“无废学校”“无废工厂”“无废快递网点”“无废4S店”等13个类型评价指南,全面推进“无废细胞”建设工作,先后建成“无废细胞”957个,涵盖无废学校、无废工厂等21种类型;海西州加速推进格尔木工业园察尔汗重大产业基地“无废园区”建设项目,绿色园区建设占比达100%;玉树州颁布《玉树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办法》等条例,制定实施“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形成跨部门合作机制,积极探索高寒高海拔生态脆弱区“无废城市”建设新模式。
在此过程中,西宁市打造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农牧业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城市生活源固废闭合环路等10个固废利用处置链条,凝练生态牧场、无废园区等4个“无废模式”,谋划推进甘河静脉产业园、城西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等22个重点涉废项目。海西州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德令哈工业园区等4个园区全部通过国家部委验收,同时积极布局废旧光伏板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建设。(记者 杨红霞 宋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