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综合消息:3月27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泉沟唐吐蕃时期墓葬出土的银饰金王冠与鋬指杯历时两年完成修复,正式通过专家验收。
实证丝路文明 解码高原历史
乌兰泉沟墓葬位于青海州乌兰县,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的唐吐蕃时期壁画墓,其墓室壁画与出土文物因极高的历史价值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9年,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墓室外壁的暗格,暗格内放置着一件珍珠冕旒龙凤狮纹银饰金王冠和一件镶嵌绿松石四曲鋬指金杯。两件文物制作精美、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研究青海地区多民族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大意义。
科技助力修复 重现千年工艺
由于长期埋藏于地下,两件文物均出现严重损坏问题。银饰金王冠银质胎体厚度不到200微米,普遍出现分层腐蚀现象,下半部分严重粉化;镶嵌的宝石粉化、脱落;纺织品几乎糟朽殆尽。鋬指杯虽大体轮廓尚存,但部分绿松石脱落,表面也有不同程度磨损。为了完成这两件珍贵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的指导下,乌兰县文体旅游局委托文物修复团队运用先进的修复技术和设备,对银饰金王冠与鋬指杯进行了精心修复。在修复过程中,文物修复师们遵循“最小干预”和“可逆性”原则,采用脱盐、除锈、加固、补配等一系列科学方法,对文物进行了全面修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银饰金王冠与鋬指杯修复工作顺利完成。修复后的文物不仅恢复了原有的外观和形态,其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经专家评估,修复后的文物保存状况良好,达到了预期的修复效果。
守护文化遗产 推动活化利用
此次修复项目的成功实施,是青海省可移动文物保护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通过对乌兰泉沟墓葬出土文物的修复和研究,不仅为了解唐吐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也为展示丝绸之路青海道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将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让更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