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沙尔高跷出场即震撼-新华网
新闻
2025 01/26 10:13:20
来源:青海日报

鲁沙尔高跷出场即震撼

字体:

  音乐响起,节奏悠扬的唢呐声、铿锵顿挫的锣鼓声,伴随着高跷碰撞地面发出齐刷刷的“歘!歘!”声,出场即震撼,这就是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社火,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高昂旋律。

  1月23日,在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火神庙院子内,演员们正在紧张排练。

  “从腊月初一到现在已经排练了二十多天,今年大家积极性很高,报名的人也很多,目前高跷排练任务已经完成,效果比较好。”鲁沙尔镇高跷协会会长李玉龙介绍。

  不点花灯月不圆 不耍社火不过年。鲁沙尔高跷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为坚守鲁沙尔社火民俗文化的传承,让古老的社火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李玉龙积极采取系列保护与创新措施,2024年带领鲁沙尔高跷队登上河南卫视春晚,使高跷表演“火”出圈,走向全国各地。

  2024年,鲁沙尔高跷队在北京、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受邀演出,同时,参加了环湖赛、“青超联赛”、非遗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展现了鲁沙尔高跷的独特魅力。

  李玉龙说:“相比去年,今年队伍有所壮大,报名参加的年轻人特别多。服装定制从布料、金线、剪裁等细节考量,更精细化。演员妆效也是重中之重,化妆所需的油彩也是精挑细选从北京购买的。”

  鲁沙尔高跷以其跷身高、演员多、表演生动、变化丰富、节奏鲜明、韵律高昂而出名。高跷平均高度达2.8米(脚踏板以下),最高的达到3.6米。2008年,鲁沙尔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高跷)之乡;2013年,鲁沙尔高跷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十四、十五、十六有高跷表演,人们相聚在鲁沙尔镇街头巷尾一览湟中社火的魅力。

  站在3.4米高的高跷上如履平地,这是如何做到的?

  “我从7岁开始练习,起初用0.3米高的跷子,逐渐增加高度,到现在达到3.4米的高度。练习中最大的挑战是站起身那一刻要保持平衡不摔倒。也曾在演出时摔倒受伤,想过放弃,但只要听到音乐响起内心的热情就会被燃起,这应该就是热爱吧!”演员王勇宏坦言。

  鲁沙尔高跷的跷子一般用优质松木做成,跷子的底端装有特制的跷钉,以防冰雪路面侧滑。跷子高0.5米的地方装了一块踏板,用于踩脚。演员演出前,要用长长的带子将自己的小腿和跷子结实地绑在一起。

  怎么才能绑的牢固?

  “其实绑高跷也是有技巧和经验的,新手绑的时候因为力道不够,在表演间隙重新绑好几次,也会因为绑得太紧而导致小腿酸麻无法行走。只有经过长期练习和不断尝试才能达到每一场表演都只绑一次的效果。”王勇宏边示范边讲解。

  23岁的王斌全已经有10年演出经验,今年他带了两个不一样的徒弟。“父辈就是高跷演员,这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希望更多人喜欢高跷,加入高跷队伍。今年我带了两名女徒弟,教她们怎么绑高跷、如何掌握平衡等,虽然女生的力量和胆量相对小一点,但是练习很勤奋、精气神十足,一点也不比男生差。”王斌全说。

  平时,他们是学生,是外出务工者,是农民,但踩上高跷的那一刻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鲁沙尔高跷队演员。

  院子中二楼的门半敞着,色彩艳丽的服装隐隐可见。走近细看,“胖婆娘”“哑巴”“林冲”等角色的服装整齐放置。社火中演员扮演的角色非常丰富,涵盖《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中的角色,以及历史人物和戏曲人物,也有叫不上名的花旦或丑角,共六十多种。

  到了正月十二那一天,演员们会早早起床,沐浴、更衣、化妆,为演出做准备。表演场地上各色人物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他们面带浓妆,身着鲜艳夺目的服装,手拿道具,踩着高跷,舞动身体,再一次为观众带来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记者 李延平 实习生 沈昱)

【纠错】 【责任编辑:鱼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