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拓宽绿色致富路-新华网
新闻
2025 01/07 09:51:10
来源:青海日报

变废为宝,拓宽绿色致富路

字体:

  “从这个月开始,老板要给我们涨计件工资了。”新年伊始,冯启财就收到了一个让他开心的好消息。

  清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三角城镇西岔村,新鲜的空气中夹杂着些许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冯启财吃过早饭后,发动起他的农用自卸车,拉上昨天收集来的羊粪朝着村里的牛羊粪便转运中心驶去。到达地点后,他将收集来的羊粪进行处理后,卖给了海晏县民盛农牧生产资料有限公司。

  冯启财是西岔村村民,也是海晏民盛农牧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主要负责有机肥的装袋工作。

  1月6日,记者来到西岔村牛羊粪便转运中心,只见成堆的羊粪被堆成一座座小山,推土机来回穿梭,搅拌机轰鸣,让已经发酵的羊粪在寒冷的冬天冒着腾腾热气,一袋袋发酵好的有机肥通过传送带被装上了一辆辆大货车,整个中心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牛羊粪便转运中心投资878.64万元,占地面积6.7公顷,目前入驻有8家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带动就业20余人,年可转运粪便4.6万吨,为省内外及周边地区提供有机肥加工原料,从而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三角城镇副镇长白雪彦说。

  自2007年搬迁以来,依托自然资源禀赋,西岔村逐渐形成了以养殖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全村一半以上的农户从事养殖产业。但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牛羊在给当地村民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牛羊粪处理一度成为村民的“头疼事”。

  为解决这一难题,西岔村积极行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征求民意,积极向镇党委、政府上报项目储备计划,在县委、县政府及农牧、生态环保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成牛羊粪便转运中心项目。通过为周边地区提供优质有机肥原料,解决了粪污堆放难题,也为西岔村带来新发展机遇。

  “我在海晏民盛农牧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上班已经大半年了,除了2800元的固定工资外还可以拿计件工资,以前装10吨有机肥可以拿到25元,今年老板给我们涨到30元了,干得多拿得多。我媳妇也在公司,专门给我们6名工人做饭,每个月有2400元的收入,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冯启财说。

  记者了解到,项目采用“村集体 + 企业 + 农户”的运营模式,在管理上由村集体统一负责,在运营上则由各家企业根据合同分工合作,搭建发展平台,这种模式不仅帮助了像冯启财这样的脱贫户实现就业增收,也为周边地区的有机肥生产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来源。

  “现在大家环保意识强了,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陈煜说,以前那些臭烘烘的粪污,现在变成了我们致富的“金疙瘩”,2024年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这对于村上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村里有了这样一个好平台,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到处理牛羊粪便的工作中,西岔村的唐玉强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唐玉强养了500只羊,每年要产生大量的粪便,如何处理这些粪便让唐玉强很头疼。“现在好了,养羊可以挣钱,把羊粪拉到这里卖掉又可以挣钱,去年仅出售羊粪这一项就给我增收4万余元。今年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唐玉强笑着说。

  西岔村牛羊粪便转运中心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海晏民盛农牧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以牛羊粪为原料的有机肥生产企业,去年的产量达到7000余吨,营业额540余万元。“你看院里一辆大货车已经装满,正在过磅,另一辆正在紧张装运,两车一共是72吨有机肥,要运到四川省成都市浦江县,这单结束后,还有一个3000吨的订单,是一个好兆头。”公司法人张占洪笑着说。

  从牛羊粪便随意堆放到科学处理变废为宝,从环境污染到绿色发展增加收入,西岔村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绿色产业之路。“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还改善了村里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白雪彦说。

  如今,牛羊粪污处理的难题已悄然转化为西岔村发展绿色经济的宝贵资源,为西岔村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西岔村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昔日的废弃物成为今日致富的“金钥匙”,引领着村庄向着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

  日落西山,冯启财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拍一拍身上的尘土,高兴地回家了。(记者 尹耀增 通讯员 马存军)

【纠错】 【责任编辑:鱼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