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进行海得储能项目施工作业。记者 才贡加 摄
11月1日,位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的海得智慧储能产业园项目(以下简称“海得储能项目”)正在建设中,大型机械在工地内来回穿梭,发出隆隆的轰鸣声,戴着安全帽、身穿工服的工人们全神贯注施工作业,各项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目之所及,厂房基础和办公楼基础已经完成。
海得储能项目一期规划建设6GWh,由浙江海得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现已落地西宁,开启一场为了梦想的双向奔赴。
“在能源转型的趋势下,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用上绿电。现在要解决的是绿电的稳定消纳问题,外送只能解决一部分,省内消纳非常重要,这让我们看到了自身产品未来的广阔市场。”海得储能项目负责人王健宁信心满满地说。
虽然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位居全国首位,在全国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但是依然不得不面对绿电消纳问题依然突出的现状。
为解决结构性矛盾,青海提出“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理念,而其中的“储”是关键支撑。正因如此,青海极力张开怀抱,以利好的政策和一流的营商环境迎接海得储能项目的到来。
9月18日,青海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征求青海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方案及规则等意见建议的通知》,其中规定独立储能可参与电力中长期电能量市场、现货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及容量市场的各类交易(含容量租赁等)。
“这不仅是对新型储能发展的莫大鼓励,对解决清洁能源消纳、提高电网稳定性、构建高比例清洁能源新型电力系统也是有利的。”王健宁说。
“金凤凰”择善而栖,而海得储能的到来,同样也回应了青海对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强烈渴望。
“选择在西宁投资,是经过我们深思熟虑的。首先,青海的风光资源丰富、土地广阔,十分适合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庞大的市场。而且就储能而言,在南川工业园区,整个上游产业链是非常完善的,类似宁德时代等企业生产的磷酸铁锂电芯,就是我们储能设备的核心材料。而且,我们选择西宁作为生产基地,也是考虑到通过西宁辐射到整个西北市场。”王健宁说。
海得储能项目总占地约80亩(约5.33公顷),总建设规模为年产20GWh储能电池机柜组装生产线,共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规划建设6GWh储能电池机柜组装生产线,建设内容包括PCS装备组装线2条,电池PACK组装线2条,储能系统组装线1条,新能源产品备货区1项,计划于2024年年内建成。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40亿元,将为西宁创造约1亿元税收,解决200多人就业问题。
海得储能项目的落地,不仅是对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补充,也是将青海的光伏、锂电两大主导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的一次“补链”。
精准地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新的生机正在眼前这片工地上破土而出!
王健宁兴致勃勃地说起了海得储能项目的发展优势:“我们全栈自研了液冷工商业储能柜,推出的液冷、风冷产品体系兼具高安全、高性能、高稳定的特点,能量转换效率能达到90%以上,我们的储能柜体积小、容量大,能够多柜并机、灵活配置。而且我们把储能和AI相结合,AI一站式能量管理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学习模型,是根据实时能源需求动态调整策略的,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成本,同时满足用电需求。”
面对呼啸而至的储能“风口”,王健宁说:“西宁的营商环境好,从前期招商引资到接下来的诸如手续办理、建设过程中用水用电等方方面面,园区管委会非常积极主动地与我们对接,短时间就为我们解决问题。希望一期项目能在2025年年初投产,真正抓住储能市场布局的关键期,为发展整个西北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记者 秦睿 贾泓 张慧慧 才贡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