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入口处,有一座美丽的湿地公园,每至春季,百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夏日来临,整个公园又被浓郁的绿意所笼罩。如果你是初次来到民和,恐怕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名震一时”的民和“硅铁走廊”。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接壤,它是青海省确保黄河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最后关口。
曾经,“硅铁走廊”似一阵“经济风暴”,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然而,随着发展的推进,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面对这一困境,民和县上下齐心,一鼓作气,果断地开启生态转型之路,将“硅铁走廊”逐步变回绿水青山。
这些年来,民和县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立足打造“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拆除老镁厂废弃厂房,复垦种植花草树木,全力修复生态,将昔日工业厂区改造成了湟水河流域河滨缓冲带的湿地公园。
来到麻荒滩湿地公园,满目绿意让同行的民和县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小强自豪不已。看着周围的一切,望着湟水河北岸那如诗如画的“绿色长廊”,不禁感慨道:“想想以前,再看看现在就好像是在做梦一样,我们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回报,绿水青山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绿水青山就是最大的财富。海东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功能区、青海东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对外形象的第一窗口,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心怀“国之大者”,海东市始终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方法路径,致力于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高质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展现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并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通道,以兰西城市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为牵引,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深度融入产业“四地”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道路。
青山有“价”,绿水含“金”。今天,行走在海东大地,处处可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发展起来的富民产业,这些产业在保护与发展的双轮驱动下,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并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富有海东地域特色的“名、优、特、新”产品从肥沃的河湟谷地出发,一路畅销,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为海东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河湟大地的真实呈现,也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和谐共生的最美画卷。(记者 公保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