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6月9日电(鱼昊)乘车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区出发,行驶一段距离后,便到达了河西街道甘南村。走进甘南村,一幢幢整齐、大气的“小洋楼”映入眼帘。
在2016年至2018年的时间里,甘南村搭上了“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快车,村民们从此告别了土路和火炕,住上了新房。随着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集体经济多种多样,甘南村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幸福村。
甘南村新貌。新华网 鱼昊 摄
村民以前都是靠地里的收成过日子,随着市区扩建,村民领到了征地补偿款,腰包鼓起来了,但他们并没有铺张浪费,而是把征地补偿款全都用到发展后续产业的“刀刃上”。
村民蔡寿山向顾客售卖馍馍。新华网 鱼昊 摄
61岁的蔡寿山是甘南村的村民,他和老伴拿着分到的补偿款在村里开了间馍馍铺,老两口勤劳朴素的品质加上做馍馍的好手艺,村民经常光顾他们的小店。蔡寿山告诉记者,馍馍铺是房子回迁后开起来的,每个月能有8000多元的收入。
德令哈市河西街道甘南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史正魁介绍,村里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村集体产业方面,成立了物业公司、养殖场、库房出租、扶贫加油站以及职工培训公寓等产业,去年,村集体产业共盈利102万元,用于甘南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分红。
甘南村幼儿园。新华网 鱼昊 摄
村子发展以人为本,史正魁说,很多村民外出务工家中孩子无人照看。大家在“村民议事厅”商量解决办法,最终,村委会向浙江援青指挥部求助,援青干部看到了甘南村面临的问题,针对甘南村幼儿教育问题,建了一座幼儿园,同时免去了孩子们的所有费用,解决了村民的一大难题。
村民议事厅,既是村级公共事务的议事平台,也是村级服务功能的强化延伸,对于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农村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探索基层治理过程中,“村民议事厅”也发挥出了巨大能量。
安康村村貌。新华网 鱼昊 摄
前不久,在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安康村,村民陈大梅丈夫意外去世,家中失去了经济来源。得知陈大梅的事后,村民代表、村主任以及驻村第一书记在“村民议事厅”共同商议,决定帮助陈大梅解决就业,同时还为陈大梅发放5000元救助金。
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安康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周统寿介绍,“村民议事厅”是由村民代表、村主任以及第一书记组成的议事机构,村民在生活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村委会提出,通过“村民议事厅”商议共同解决,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10日之内就能解决。
安康村村民召开会议。安康村委会供图。
据了解,近年来,德令哈市周边村庄打造“村民议事厅”以来,无论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大事,还是邻里纠纷等小事,都在这里得到妥善解决,真正达到了村民需求由村民表达、问题由村民讨论、事务由村民主导的目的,切实打破基层治理的“阻塞、障碍”,使村民有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