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综合消息:春夏之际,绿遍山野。来到乐都区雨润镇汉庄村北边的山坡,群山绿意盎然,在蓝天白云映衬之下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画面……如果不是亲身入境,很难相信这里曾经是生活垃圾填埋场。而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绿荫冉冉遍山野,尽显河湟自然生态之美。
“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苗木的补种栽种、浇水施肥等管护工作,确保苗木的成活率。”雨润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绿化负责人说。今年以来,雨润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共栽植青海云杉、甘蒙柽柳等苗木34000棵,绿化面积达50余亩,成活率均在90%以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垃圾填埋场是实现集中处理必不可少的城市环卫设施。多年来,乐都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多方发力、科学布局,持续在垃圾场周边进行植树造林和深度管护,定期植土、浇水、杀虫,对每棵树都精心管护,加快垃圾填埋场及周边生态修复治理,全面推进绿色、环保、生态垃圾处理场建设,助力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让垃圾填埋场焕发出勃勃生机。
生活垃圾入场、分区倒入推平、消毒压实覆土、排放处理绿化……乐都区6个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场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进行垃圾填埋,并根据垃圾量、垃圾种类、垃圾成分、填埋作业区场地条件、填埋机械设备条件等因素进行分区、分类填埋、有序填埋,对垃圾场周围及进场道路卫生,分工分片,责任到人,确保场内无杂物,进一步改善垃圾场周围环境,有效防止垃圾飘散、尘土飞扬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认真做好垃圾监测、计量及消毒灭蝇等工作,大力加强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促进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通过开展垃圾场公众开放日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垃圾处理的良好氛围。
垃圾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乐都区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开展山体绿化、城区绿化及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绿水青山,着力构建“绿景盈城、绿文并重、绿脉交织、绿网通达”的“山水、森林、人文”生态体系,着力构建“1234”的生态格局,即“一心、两山、三水、四峡”,通过全民义务植树为建设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城乡统筹的现代化新乐都奠定坚实生态基础。
今年以来,乐都区造林株数达72.63万株,完成义务植树营造林面积7286.7亩,其中,新造林面积47.5亩,补植补栽面积7239.2亩。
“我们把垃圾场生态治理点及环境整治点作为重点进行义务植树活动,完成补植补栽及造林面积6167亩,造林株数68.3万株。”乐都区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确保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作全面、高质量完成,确保修复成果,乐都区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以乔灌草相结合,采取乔灌株间混交,套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进行“复合式绿化”,并为6个垃圾填埋场安排生态修复负责人和技术指导部门进行全过程督促指导,做好施肥、浇水、松土、补植补播、护林防火等工作,确保植树成果,提高保存率,全力建设绿色、环保、生态的垃圾场,改善周边人居环境,让乐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切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白榆、山杏、沙枣、柠条……一棵棵翠绿的苗木高低错落、阶梯式在山坡上傲然挺立,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诉说着乐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动人故事,描绘出乐都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